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:“什么是教育?简单一句话,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。”
拉开孩子差距的,往往不是智商,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。孔子曰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,就如同自然发生的行为一样。
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,希望家长们能让孩子们养成这7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。
一、从进食培养孩子的规则习惯
进食是培养孩子规则习惯最重要的契机。
家长可以从细节做起:教孩子正确拿筷子的方法、等大人动筷子后才能吃、吃饭时手扶着饭碗、咽下嘴里饭菜再说话、吃饭时不要吧唧嘴、喝汤时不要发出响声、禁止用筷子敲打饭碗、不能随便更换座位、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,以及吃完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、添饭时不能说“要饭”或者“再要一碗”。
吃饭是一个孩子每天要经历好几次的事情,所以通过吃饭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,这个契机非常重要。
二、从语言开始文明习惯的培养
高尔基说过:“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”。
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文明语言习惯的培养从礼貌用语做起,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一个懂礼貌、有教养、举止文雅的人。
接着在牙牙学语之时,开始不断练习之前学到、现在正不断学习的各种词语和句式。一个孩子正是从“谢谢,请,对不起……”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词语开始他的语言成长之路。
如果父母平日说话就是温和有礼貌,再加上日后亲子阅读里多给孩子接触诗歌、经典、文学作品等,那么这个孩子的语言素养一定不会差。
优美的语言能慢慢发酵出说话和气、举止文雅的好气质。
三、阅读习惯是一生的财富
现在,人们越来越认同教育应该是自我的、一生持续不断的追求,而不是学校里的十几年,老师灌输给我们的那些知识。自我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有阅读习惯,自发地从各种书籍里汲取营养。
现在的童书市场比以前繁荣很多,各种好书层出不穷,亲子阅读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,得到很多父母的赞同,不少父母已经开始在育儿之路上践行起来。
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起阅读的习惯,会比成年后再来培养容易的多,也会在无功利性的阅读中更加发现阅读的乐趣。当一件事是有乐趣的,那么离习惯就不远了。
四、卫生习惯是一生健康的基础
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,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作息习惯。好身体是一切的关键,这一点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同。
幼儿时期的作息习惯对过渡到小学阶段特别重要。当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按时按点地做每一件事:起床、吃饭、喝奶、上幼儿园、运动、阅读等,到了上小学时才能自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,更加有规律地进行娱乐和学习,达到两者的平衡。
推荐阅读:便携游戏本
哈尔滨之声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